近日,筆者在敘州區蕨溪鎮紅光村的稻田里看到,寬窄行栽培的稻苗整整齊齊,染綠了田野。
“今年在敘州區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指導下,我家水稻全部采用寬窄行栽培的模式,種植了10余畝,目前長勢良好,后期只要肥水管理和病蟲預防到位,期望有個好收成?!奔t光村水稻種植戶唐賢春說。
據了解,水稻寬窄行栽培方式是利用作物邊際優勢和高光效應增產的原理,將水稻插秧行距設置為寬行與窄行間隔栽培,一般寬窄行規格為寬行33至40厘米,窄行16至20厘米。這種栽培方式能有效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加強通風效果,降低稻田有害生物影響,同時有利于機械作業,有效邊際增產效應明顯。
據敘州區農業農村局農技站站長龔元全介紹,2023年,敘州區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作為提高產能的發力點,全區共計五千余畝水稻采用寬窄行栽培方式,相比以往栽培方式,不僅增加了插秧株數面積,而且秧苗整齊有序,便于后期管理。
下一步,敘州區農業農村局將通過“田間大課堂”、推廣培訓會等形式,組織農戶到田間觀摩學習寬窄行栽培方式示范田,了解新的作業優勢,引導農戶強化高效栽培意識,積極引進新栽培方式,以創新作為引領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慧”就農業發展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