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既能夠推動各方力量形成鄉村振興的治理合力,也能夠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鄉村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治理的好壞關系著鄉村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也關系著整個國家的繁榮與穩定。對于新疆而言,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不僅是完成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重要保障。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善治之路。建構“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既能夠推動各方力量形成鄉村振興的治理合力,也能夠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基層黨建為引領,提升自治能力
鄉村黨支部是基層治理的重要保障,發揮鄉村黨支部的“橋頭堡”作用,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主體。要以黨建為引領,提升鄉村自治能力。鄉村基層黨組織要突出政治功能,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黨支部不僅是鄉村治理中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旗幟,也是助推鄉村治理實現科學化與現代化的核心力量。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夯實政治基礎,引領鄉村治理發展,實現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在村務管理方面,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全力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務,接受村民廣泛監督。
鍛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增強基層黨員的“四個意識”,提升政治能力,堅持抓黨建促治理、強黨建促振興,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定力,使其真正成為推動鄉村治理發展的中流砥柱,引導群眾自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要加強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成員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選派優秀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選拔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注重實績、群眾公認的黨員成為鄉村治理的領導者與帶頭人。
深化法治鄉村建設,提升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意見》指出,到2035年我國要基本建成法治鄉村。在推進法治鄉村建設中,要堅持和加強黨對法治鄉村建設的領導,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地位,著力推進鄉村依法治理,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體現新時代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鄉村之路,為全面依法治國奠定堅實基礎。鄉村法治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抓手,也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之一。
提升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依托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加強鄉村法律服務供給,健全鄉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調解員為重點的“法治帶頭人”,推進鄉村依法治理,進而以鄉村法治建設為契機穩步推進依法治疆工作,牢牢把握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疆全過程。
暢通和規范村民表達訴求的方式。加強鄉村法治宣傳教育,充分運用駐村工作隊和“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等,開展“送法進鄉村”“普法進庭院”“普法到田間”等活動,打通法治宣傳教育的“最后一公里”,營造出鄉村干部和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增強法治意識。推進鄉村“互聯網+法治”建設,教育引導農村干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做到法治鄉村建設為了群眾、依靠群眾,過程群眾參與、效果群眾評判、成果群眾共享,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推進鄉村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德治作用
德治以倫理道德規范為準則,是社會輿論與自覺修養相結合的“軟治理”。倫理道德是引領鄉風文明和凝聚社會人心不可替代的力量,無論是法治還是自治,都要通過德治來體現和引導,才能有效破解在鄉村治理中法律手段太硬、說服教育太軟、行政措施太難等問題。鄉風文明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和軟件基礎,以德治為引領樹立文明鄉風具有重要意義。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傳統美德相結合,賦予德治新的時代內涵,引導群眾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使德治成為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支撐??赏七M鄉村“道德銀行”建設,讓“有德者有得”,讓勤勞者受贊美,讓好人好事有獎勵,鼓勵群眾爭當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和踐行者,從而助力新疆鄉村德治建設發展。
調動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新鄉賢文化是提升鄉村德治的重要內生推動力,突出榜樣教育和示范引領,能夠使其內化為村民的情感認同,外化為價值導向和行為規范,在教化鄉民、凈化鄉村風氣、引領文明風尚、涵養文明鄉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我們應積極發揮新鄉賢文化的作用,推進鄉村治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新鄉賢文化建設和鄉村治理有機融合。
注重協同治理,以“三治”融合助推鄉村治理現代化
“三治”融合并非將自治、法治和德治簡單相加,而是要構建“三治”之間的對話機制,豐富“三治”融合的內涵,創新“三治”融合的載體。加強和完善“三治”融合的制度機制,注重建設自治、法治和德治相互融合、相互銜接的鄉村治理體系,有效整合鄉村資源,激勵治理主體參與到鄉村治理中去,使“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模式真正實現有效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全面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鄉村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治理的好壞關系著鄉村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也關系著整個國家的繁榮與穩定。對于新疆而言,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不僅是完成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重要保障。以自治、法治和德治為要義的“三治”融合不僅僅是一種治理理念,更是一種鄉村治理的創新機制和體制,建立以基層黨組織核心、以自治為基礎、以法治為保障、以德治為引領的治理格局能夠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和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鄉村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作者: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呂浩然)